时隔许久的碎碎念

大概有一年左右没有认真打理过博客了,日记也已经好久不写,心血来潮重新看看。

已经博士二年级了,在公司加班到一半突然好奇起来朋友们现在的情况,然后逐个打开了他们的个人网站。c7w 的简历依然在逐渐充实,茨月猫猫的网站首页变成了半正式的简历,而原先的碎碎念收在了角落,诸如此类。而仔细想想,自己也许久没有收拾过自己的个人网站了,一方面是渐渐走出了当时精神崩溃的阴霾,或多或少开始步入了重复单调乏味但安稳的生活(我又重新开始维持亲密关系了!),因而无事可叙,另一方面工作上的笔记和杂谈也基本因为保密协议的原因只能留存在腾讯的内网文档上。

不过即使要是说这一两年没有一点所思所想的话倒也不可能,不如就简单当作老友重逢简单念叨两句吧。

学业、工作与科研

虽然理论上是三个部分,但对我而言,这三者是同一件事情。

简而言之,在读博入学后的某一天,我和孙老师认真交流了后面的规划,出人意料的是孙老师同意了我去实习并且以此作为主线,并将我推荐到了腾讯,接受实验室毕业学长的指导。说实话,目前我正在做的是视频流传输相关内容,确实需要进入大厂去获取信息和分析需求,这一方向实在是太贴近应用了,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反倒是容易偏离实际。

这种以实习为主线的读博生活,优点就是我完全经济独立了,我不仅能够接受学校方面的资助,我还可以领取实习的报酬。不过缺点也是很显著的。

我很早就断言我并不十分喜欢计算机相关专业,然而即使只是想靠计算机吃饭,也不是说简单混日子就能做到的,这是当时的我始料未及的。简单来说就是周边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我这个心态,或者说了解了但是并不支持甚至不理解,所以我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加以社畜身份下天然的愤世嫉俗,导致我在实习中的工作态度往往是缺少一些科研需要的主动探索的精神,而我的学长也并不能、或者说并不想像培养下级那样手把手帮我解决所有问题。大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希望“我们还是像学校里面那样,是工作伙伴而非是职场上下级”,这种指导态度本身我是认可的,但是客观上让我在起步阶段经历了相当的精神压力,因为我最初缺乏大量的领域基础知识,也对腾讯的项目缺乏认识,就连工作目标都很难自我指定。

目前手上的工作计划投到 SIGCOMM25,目前来看进度相对能够把握。不过我倒是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我其实远远没有到能够发出这类论文的水平,我学长或多或少其实帮我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还是想要去找个机会感谢一下他。


读博对我而言,仅仅是为了提升起始薪资并满足自我虚荣的选择,这种心态我并不知道是否是健康的,但我只能知道似乎我并不是少数,甚至可能是微弱的多数,这似乎是一个很恐怖的现实。

然而我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我的导师很开明,也在物质上不吝啬,虽然确实,作为学术导师其能提供的学术资源不尽如人意,但这切合我的目标。我的学长足够耐心,虽然我经常搞乱安排,但是其依然能够安慰我并给出指导。

但是要是真的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虽然比本科的时候好了太多,但我其实并不总是清楚我到底在需求什么。我很多时候无法感知自己不想工作的原因是厌恶,还是厌倦,还是单纯的没睡好,这是一种很恐怖的心理现象,因为如果我无法理清楚我的负面情绪的来源,我几乎无法对此做任何针对的纠正。当我仅仅是因为劳累而放弃今晚回宿舍加班的时候,如果将这种情绪错误归类为对工作的厌恶,很有可能会在自我的内心负反馈中将这种并不存在的厌恶放大到自我确信我确实讨厌工作,从而不仅仅是影响一晚上的工作,甚至第二天都会因此困顿。

不过随着工作的磨练,虽然并不一帆风顺,但总之我也逐渐形成了对工作的所谓的 sense。更精确地说,我逐渐能够把握一项工作应该付出多少资源,应该怎么安排,虽然有时还是会失策但总之比小白好得太多。

人际关系

朋友之间的社交依然还是以舞萌为主线展开,不过随着坐标逐渐退坑,以他为中心的 Numen、湖中等也逐渐淡了联系,hhh 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交流也冷落下来。相反地,因为经常遇到并且话题比较多(甚至还能聊之前化学竞赛的经历),所以逐渐和 SodiuM、PCET 他们熟悉了起来。空调倒是一直保持着联系。

除此以外交流比较深的就是 c7w 他们,也就是 Hotel9 那群,不过今年涵涵和 Hotel9 切割了,我也不怎么出现在涵涵群里了,可能也代表着一些朋友圈的转变吧。

当然,原来打牌认识的人、浮生群、V+ 群则淡得更加彻底了。

朋友圈除此以外就是一些高中老朋友、以 yqq 为核心的另外一群人。但总之也只能算是泛泛之交,最多保持个线上能聊得来的水平。


倒是有另外一件事要说,就是又开始维持亲密关系了。说实话我名义上有过前两段所谓所谓的恋爱关系,但真的要说感受到有人关心或者说感受到亲密关系的话,确实只有这次了。

对方是我高中的老同学,但因为奇奇怪怪的原因通过舞萌重新认识了。大概确实是有所谓类似缘分的东西,我和她在很多方面有类似的见解,爱好上也有相当程度的重合。我也大概是第一次有一种,想要安定下来或者说不仅仅是以恋爱的名义找一个稳定的玩伴而已的想法,所以也开始为此储蓄(因为实习其实已经存下来了相当的数量!),讨论租房、工作、婚姻、未来规划等话题。

未来规划这种事情,其实怎么说来都是很空的,但是能让人短暂相信并且幻想的未来规划,和仅仅是说说,两秒钟就忘记的未来规划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过我现在的问题是,我家里人似乎并没有那么认同我的未来规划,这也是目前我和他们比较大的分歧。我不想留在北京这个从气候到人文环境都不习惯的城市,然而苦恼的就是我的专业,对口的企业基本都在北京,如果去上海的话就要面临不对口的工作或者不够理想的薪资乃至更长的磨合期以及不友善的同僚。

目前的想法是我出资一部分合租在上海,我 25 年 3 月实习离职工作压力小一些之后可以时常去住一段时间。

不过无论从什么角度,刚交往不到一年就开始同居确实也算是很快的了。

游戏、业余消遣

还在打舞萌,水平其实已经算是不低了,全国来看的话也是能算得上上层水准了。然而舞萌这个东西,不天天练习就会后退,而且我已经快要 24 岁了,在舞萌玩家里面已经是年龄偏大的了,说实话也已经做好了就此退坑养老休闲的准备了。

麻将已经许久许久没有打过了,最近偶然重新开始乱打,水平滑坡很明显,但是现在雀魂玩家基数很大,反倒是大环境的水平后退得更明显,有点好笑。

日语相关的东西也很久没有动过了,无论是语料输入还是整理自己的语法理解,大概还是因为工作太忙碌了。

其他的消遣就是,开始旅游了,但说是旅游,说白了就是找个没去过的地方吃点饭、睡点觉、出点勤。目前规划着明年要多去几次日本,无论单纯去看点东西还是说去音乐现场。

总结

有点哑然,一年来其实值得叙述的东西不多。或者说我的心境逐渐变得大众化,可以用更有概括性的词汇一言以蔽之,比如工作、发论文、找对象、退坑游戏。另一方面,我内心的活动也逐渐平静,也逐渐和大众趋同,没那么难以理清楚。而且我也不抗拒,我一直觉得我的幸福最终就是平淡的生活,我虽然有着还不错的适应能力,但我显然更喜欢稳定、可预测的生活。

最终的最终我还是走上了绝大部分人都会走上的路,那就是重复着工作、消遣的循环了此一生,甚至没有任何在事业上做出突破的动力。

然而或许呢,或许某天我就突然对当下很不满很想打破,但至少不是 25 年也不是 26 年,更不会是现在,我需要忙着投稿的现在。

无所谓了,就这么平淡地走下去有何不可,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目前来看都在可承受范围内,而且说实话经济条件、学业进度、感情状况甚至从表面上看都是平均以上的,那其实已经是圆满了。